2022-10-18
我院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外套钢管增大截面加固用灌注材料技术规程》编制工作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2-09-17
卢亦焱教授获批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02/09
我院成功申办2025年第十七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
随着我国建筑业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的转变,建筑物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已成为土木工程行业关注的热点。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发起,于1991年开始定期举办,每两年一次,已成功举办了15届,是我国工程结构加固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和工程应用单位交流行业经验、探讨发展动态、展望前沿方向的重要盛会。2023年8月22日至24日,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十六届学术交流会在甘肃敦煌召开。...
18/10
2022年10月13日,由我院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外套钢管增大截面加固用灌注材料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线下会场定于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楼一会议室,线上腾讯会议室:573 732 292)在湖北武汉顺利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梁爽秘书长、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刘泉声院长出席了会议。来自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
2021-06-15
【转发】GB/T 7713.2—2022《学术论文编写规则》正式发布 2023年7月1日实施
【转发】热烈祝贺学院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再创新高
【论文发表】赵鹏抟博士 的论文被 Engineering Structures 期刊录用
【论文发表】李萍博士 的论文被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期刊录用
【论文发表】黄悦博士 的论文被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期刊录用
【论文发表】颜宇鸿博士后 的论文被 Composite Structures 期刊录用
【论文发表】郑傲寒博士 的论文被 Engineering structures 期刊录用
【论文发表】林晨隆博士 的论文被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期刊录用
18/09
小小钢纤维发挥重要作用
12/11
三轴试验机上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新发现
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柱压弯性能的新突破
20
2021-10
卢亦焱教授带队赴张家口参加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十五届学术交流会
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下午3点
地点:线上交流
30
2021-09
李杉教授带队赴成都参加第十八届纤维混凝土会议
时间:2021年9月24日
地点:四川成都
固废资源高效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固体废物产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700亿吨。目前“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团队提出“垃圾-资源共生一体”的理念,将固体废弃物视为一种错放的资源,只要打通流转与再生的通道,即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团队一直致力于固体废弃物的再生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绿色可持续新型纤维再生混凝土材料研究...
新型组合结构基本理论与应用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新型结构体系研究,结构特征一般要求具有可持续、抵御灾害能力强、高耐久性、绿色环保。新型组合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是本团队研究方向之一,研究内容包括:(1)新型钢管纤维自应力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受力性能与设计理论;(2)装配式FRP型材组合结构关键技术和计算理论;(3)绿色可持续新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新型结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圈的稳步推进,海洋开发与捍卫领海的战略实施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面临着更复杂的结构体系设计问题,对土木工程材料有着更高强度、更高延性、更好耐久性能和抗裂性能等需求。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新型结构是本团队研究方向之一,研究内容包括:(1)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2)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3)新型纤维复材结构的计算理论
既有建筑物服役寿命评估与性能提升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港口、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工程领域。但大量在役结构面临物理老化、化学腐蚀等因素引起的结构性能退化,或者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结构损伤,或者设计失误、施工错误等导致结构性能不满足规范要求,已严重影响到结构服役性能。迫切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加固方法来提升这些结构的服役性能,恢复或延长其使用寿命。既有建筑物服役寿命评估与性能提升...
武汉大学工程结构安全研究团队依托于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组建而成,于1990年成立。